专家:疟原虫治癌目前仍在临床研究,大众存三大理解误区
时间:2019-02-14 点击数:4414
癌症可以用疟原虫治愈?
在2018年底中科院举办的SELF格致论道讲坛“粤见未来”主题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做了一场题为“疟原虫成为抗癌生力军”的演讲。春节期间,一篇名为《中国科学家用疟原虫感染可以治愈晚期癌症》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疟疾原虫感染可能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效,可能成为部分晚期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表示,目前知道的信息仅仅只有4年30多例病例的治疗效果,现有研究数据尚不能证明疟疾感染能够治疗肿瘤。
多名肿瘤领域专家也一致认为,一种新的疗法或一种全新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严谨的研究数据来支撑这一观点。从目前现有信息来看,这仅仅停留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这一疗法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路还很远,有效性和可靠性也有待进一步证实。
不过这一新闻被热传的背后,也存在大众认知的误区。对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作出了相关解释。
治愈癌症≠癌症彻底治好
2月13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助理、主任医师黄华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从目前上述信息来源来看,仅仅只是一次演讲,并非学术论文的正式发布,研究的样本量以及随访时间都很有限,要得出“疟原虫治愈晚期癌症”这一结论还需慎重。
此前,陈小平演讲中指出,目前的试验结果是:“已经有30多例病人接受了治疗,最初的10例观察了一年,5例是有效的,其中2例可能已经被治好:没有肿瘤或者肿瘤死掉了。”
“其中,2例可能已经被治好,用的还是‘可能’,临床研究仍然在进行中,目前谈治愈晚期肿瘤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黄华进一步表示,大众理解的“治愈”一般是指彻底治好,这与临床专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临床治愈”一般指的是症状完全缓解,并持续5年,上面这2例可能已经被治好的患者也不是大众所理解的“彻底治好”。
黄华特别指出,目前对于这一临床研究的信息还十分有限,对于这一研究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不能过度评判这一临床研究,“这种破解癌症的创新探索精神是值得被鼓励的,但就这个研究本身来看,我们既不能盲目吹捧,也不宜一竿子打死,社会大众更应该冷静思考理性对待。”
用于患者,路还很远
一种新的疗法或新药走向临床、广泛用于患者身上需要经历多少时间?从现有信息来看,陈小平的这项研究仍然在临床研究阶段。
曾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陈勤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种新的疗法与一款全新药物的应用都需要经历一系列严谨的临床试验。新药临床试验通常分为三期,这三期临床试验必须建立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才能开展,而且每一期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通过方可开展。
陈勤奋介绍,临床试验第I期,主要是药物的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主要从人体实验中推测出一个新药的用药剂量和浓度等,这一试验往往参与的人数并不多,几十个人左右。临床试验第II期,主要是药物的有效性试验,往往采用对照组试验的方式,其中一组是没有应用这一药物的患者群体,而另一组是在尝试用药的患者群体,但两组患者必须经过专业的伦理审查才能通过,也必须得到国家药监部门的审批,这也是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的权威性。临床试验第III期,主要是对此前有效性试验的扩大性研究,可采用国际国内多中心联合研究开展,得出权威的数据。
“并不是所有新疗法和新药物在临床试验中都能成功。”陈勤奋表示,从现有消息来看,目前仅仅只有30多例临床研究病例,要得出“疟原虫感染治疗晚期癌症”这个结论还过早,仍然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
而上海另一名肿瘤领域专家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新药研发成功的背后很艰辛,在进行临床试验II期做对照组试验时,10个新药其中有1个成功了就已经很好了。因此这也意味着这一疗法要真正被广泛用于患者身上需要经历的时间很长。
2月7日,与陈小平研究员一同开展临床研究的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该项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数,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
全球影响因子第一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中文版本《NEJM医学前沿》副主编赵剑飞博士同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际通用的做法一般是在学术成果经过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发表后才进行公众间的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术成果本身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又能让公众监督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透明性。
病原体治疗疾病有成功先例吗?
在文章“中国科学家用疟原虫感染可以治愈晚期癌症”引起热议的同时,诸多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免疫疗法。
对于免疫疗法,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2月13日下午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疫治疗分为两种,一种为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靶点明确的,如已经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PD-1抑制剂等,有些目前仍在临床试验阶段;另一种为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这种如今开展得仍然很少,但学界一直在探讨,这类治疗可能存在有效性,但目前仍然不明确具体机理是如何的,学界仍然存在诸多疑问。
“疟疾原虫感染可能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效,可能成为部分晚期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王理伟表示,早在百年之前,美国科利医生就通过向晚期癌症患者注射细菌培养液,引起患者强烈的免疫反应,使患者发热,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一直没有符合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规范临床研究来证实其准确疗效。
王理伟进一步分析,疟疾原虫感染治疗癌症,目前知道的信息仅仅只有4年30多例病例的治疗效果,现有研究数据尚不能证明疟疾感染能够治疗肿瘤,他建议按照GCP,开展严格规范的临床研究证明其疗效,而不能夸大其词,说疟疾治愈晚期癌症,以免误导大众。
这一事件被热议背后,王理伟认为,应该尽可能先搞清楚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晚期癌症的机理,在机理清楚的情况下,再指导开展规范设计临床研究。同时,通过权威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其效果,等专业论文发表后再公开进行媒体报道,消除大众的疑虑和误解。
下一篇:这已经是最后一篇了